![]() |
产地 | 上海 |
品牌 | 肖晃纳米 |
货号 | XH-C-3 |
用途 | 用于催化、储能和传感器等 |
包装规格 | 100g/500g/1kg/5kg |
CAS编号 | 1034343-98-0 |
纯度 | 99.9-99.999% |
是否进口 | 否 |
单层石墨烯的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,每个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,形成规则的六边形网格。这种晶格结构具有高度的二维性,使其在物理性能和电子结构上表现出与三维材料完全不同的特性。 目前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 机械剥离法:最早使用的一种方法,通过从高质量石墨中剥离得到单层石墨烯,操作简单但产量较低。 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):在金属基底(如铜或镍)上沉积碳源气体(如甲烷)裂解形成石墨烯,是目前工业化应用中最常用的方法。 氧化还原法:通过氧化石墨形成氧化石墨烯,再还原得到石墨烯,适合大规模制备,但层数和缺陷控制相对较困难。 液相剥离法:利用溶剂将石墨分散并剥离为单层或少层石墨烯,适合制备分散液体形态的石墨烯。 单层石墨烯通常呈现为薄膜状或片层状,可制备为透明薄膜、分散液或复合膜等形式。其表面光滑,边缘结构可呈现锯齿形或扶手椅状(zigzag/armchair),对其性质有重要影响。 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,单层石墨烯在热、力学和电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结构表现。这些性质与其晶体缺陷、层间堆积、边界形貌及杂质掺杂密切相关,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探索价值。 单层石墨烯的识别与表征常用的方法包括: 拉曼光谱:判断层数、应力及缺陷;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:观察晶格结构和原子排列; 原子力显微镜(AFM):测量层厚和表面形貌;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:分析表面元素组成。 随着对二维材料研究的深入,单层石墨烯在结构控制、缺陷调控、复合加工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。其在纳米制造、界面调控、层间耦合等基础问题上仍有大量研究空间。 结构特征
合成方法
材料形态
物理性质
表征手段
发展方向
返回顶部